原来,郑大伟不久前无意中在县城邂逅了齐娟。他发现,数年未见的齐娟比过去还要风韵迷人,就萌生了再次占有她的欲望。他想让齐娟做他的情人,却被齐娟断然拒绝了。当初,郑大伟对齐娟海誓山盟,可郑大伟有一次去县城舅舅家,舅妈的侄女彩凤看上了他。彩凤许诺他,只要和她结婚,就让他共同打理父亲的公司。彩凤父亲的公司可是县里数得着的民营公司,固定资产过千万。郑大伟见利忘义,抛弃了怀有身孕的齐娟,和彩凤结了婚。结婚之后,郑大伟觉得在他心中齐娟还是最美的女人。他觉得,只要给足钱,齐娟没有理由不成为他的情人。虽然在城里遭到了齐娟的拒绝,可郑大伟还是不死心。他知道,齐娟的丈夫陈红河长年不在家,就骑着摩托车悄悄来到冉庄,搞清了齐娟家的具体位置。
  那天晚上,郑大伟又喝了点酒,骑着摩托到了冉庄,闯进了齐娟家。郑大伟要求和齐娟暗中相好,齐娟仍然坚决不同意,两个人就在外屋吵了起来。郑大伟随手将香烟头按进厨房的香炉中,在酒精的刺激下,从案板上拿起一把尖刀逼向齐娟,威胁说:“如果你不答应,我就杀了你!”齐娟见郑大伟的样子更加反感,就说:“你有胆就杀了我!”并向他扑去。郑大伟只想吓唬吓唬她,没想到失手把刀扎在了她的心脏上,齐娟当即倒地身亡。在西屋的小花见妈妈被杀,吓得大哭起来。郑大伟心想,孩子很可能说出是他杀了她妈妈,于是就冲进西屋,见炕上的柜子里露出一些布条,就拽出一条布带将小花勒死了。郑大伟正想逃走,忽然想到今天到冉庄并没有人看见他,何不伪造齐娟先杀孩子再自杀的现场?他发现齐娟家西屋窗户上边的玻璃有一缺口,于是擦掉刀把和玻璃的指纹,关了灯,从窗子爬出来,在窗外用半根锯条拨动插销从外边关好了窗户。
  郑大伟以为陈红河成了他的替罪羊,没想到这是冯鸣他们设的瞒天过海计!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小花竟然是他的亲生女儿!事到如今,什么都晚了,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责编:小川 图:薛志华)
  
[1] 2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故事林》

>>> 2008年第17期 温暖送到心窝里作者:王道庄字体: 【大 中 小】
  这年冬天,大雪纷纷扬扬下个不停。在这雪花飘飞的严冬季节,张玮从省城调到偏远的山区古城,做了古城市化工厂的厂长。一切安顿停当,张玮叫来工会王主席,请他摸摸底,如果化工厂的下岗职工中有特困户,大冬天的一定不能冷落,要给他们送送温暖。
  没几天,王主席拿来一份名单,告诉说:“张厂长,这十个下岗职工家里最困难。”张厂长当即吩咐王主席:“你去买些日常生活用品,今天下午,咱俩亲自登门,把温暖送到家门口!”新厂长刚刚上任,就要冒着大雪送温暖到家门口,王主席禁不住暗自感慨,立马将消息通知十家特困户,并邀请了古城电视台的摄像记者随同摄像。
  下午,北风呼啸,雪花飞扬,天地间一片花白。送温暖的小卡车装了十袋面粉,就要出发时,王主席建议说:“李柱子的爱人长年有病,孩子在外地读大学,李柱子在厂里是勤杂工,没有别的养家技术,下岗后,上午蹬三轮车送货,下午在家照看病人。张厂长,咱们先到他家吧?”张玮点头称好,王主席便把电话打到李柱子家里。
  这十家特困户都住在老生活区的平房里,离厂子不远。李柱子在房头第一户,闻听厂长先到他家,便早早站在家门口迎候。面粉车停在平房院内,张玮上前与李柱子握了手,回转身来,搬起一袋面粉递了过去。李柱子双手颤抖着接过袋子,激动地说:“滴水成冰大雪天,面粉送到家门口,我们这些特困户,打心眼里觉得温暖啊!我代表十家温暖户,谢谢张厂长和化工厂!”张玮此刻也动了情,紧紧握住李柱子的双手:“李师傅,你们以后就是厂里的温暖户,化工厂会经常送温暖的。”
  紧接着,张玮和王主席坐在装着面粉的小卡车上,把温暖送到了其余的九家。这九家的主人与李柱子一样,都站在门口迎候,他们接过张玮递过的面粉,一个个激动不已,不停地表示感谢。
  当天晚上,古城电视台播放了化工厂送温暖的新闻:滴水成冰大雪天,温暖送到家门口。
  第二天,在张玮的提议下,化工厂形成了一项制度:每个月送一次温暖,并且要把温暖送到家门口。化工厂的这一做法,受到了古城市领导的赞扬,在古城百姓中也引起了广泛赞誉。
  自从做了化工厂的厂长,张玮从早到晚忙忙碌碌,感觉很疲惫。这天,他从古城日报上看到整版的巨幅广告,推销一种叫“驱疲劳”的滋补保健冲剂,广告词写得很有趣:“无论劳心与劳力,身心疲劳都能驱。”瞧瞧价钱,一盒冲剂60元,不算贵,就试着买了一盒。服用了“驱疲劳”,张玮觉得身体比以前轻松多了。突然间,张玮冒出一个念头,化工厂的十家温暖户,户主做的都是送货、搬运等力气活,何不给他们送送“驱疲劳”呢?他把这一想法告诉王主席,王主席大喜:“我也服用了‘驱疲劳’冲剂,效果确实很好,正盘算着把它作为慰问品,只担心厂长你不同意呢!”
  当初厂里有个规定,每户每次送温暖的标准以50元为限,“驱疲劳”每盒60元,不够买,张玮不想破坏厂里的规矩,便拿出100元交给王主席,交待说:“化工厂数我工资最高,你把这100元搭进去先买十盒,如果温暖户觉得‘驱疲劳’有效,我以后每月拿出100元,咱们就坚持给这十户送‘驱疲劳’。”
  上次送温暖,送的是面粉,要有汽车运,又是冰雪天,很不方便。这次送的是“驱疲劳”,一盒只有一块砖头大小,张玮就和王主席一道,每人提了五盒,步行送到十个温暖户的家门口。第一家还是李柱子,李柱子在门口迎住张玮和王主席,得知送的是滋补保健冲剂“驱疲劳”后,他念叨着盒子上的广告词“无论劳心与劳力,身心疲劳都能驱”,激动得热泪盈眶。不单是李柱子,张玮看得出,其他九个温暖户接过“驱疲劳”这种滋补保健品后,都显得十分动情。
  “驱疲劳”是送出去了,然而,对这些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温暖户,效果究竟怎么样呢?张玮是个办事认真的人,过了几天,把电话一一打了过去,温暖户的回答几乎一样:“太感谢了!‘驱疲劳’冲剂喝了很有效……”
  这下张玮心里有数了,就拿出700元交给王主席,吩咐道:“离春节不远了,下次还送‘驱疲劳’,让这些出力流汗的温暖户,过节也好好轻松轻松。春节以后的半年里,都送这种滋补保健品。”为特困户考虑得如此周到,王主席闻听大为赞同。转眼间又该送温暖了,张玮和王主席每人五盒,第二次把“驱疲劳”送到了温暖户的家门口,目睹十户人家道谢时的激动神情,二人暗自思忖:把“驱疲劳”作为送温暖的慰问品,真是选对了!
  这天下午,又到了送温暖的时间,王主席打来电话:“张厂长,你在办公室稍等一会儿,我这就去买十盒‘驱疲劳’。”张玮应了声:“好。”
  可是,等了好半天,却不见王主席回来,张玮正要打电话问问,手机响了,王主席的声音很急促:“张厂长,人家贵贱不卖给咱。”怎么会不卖呢?张玮连忙赶到“驱疲劳”专卖店。卖“驱疲劳”的是个年轻姑娘,姑娘解释道:“不是我不卖,两个月来,卖给你们的二十盒作为慰问品的‘驱疲劳’,全都被用户退了回来。”这话让张玮大惊,急忙询问怎么回事,姑娘说她也不知道原因。
  “驱疲劳”的包装盒上有个承诺:购买后不满意的,当天可无条件退货。王主席前两次买的二十盒,每次送温暖的当天晚上,十个人全都退了货。让售货姑娘纳闷的是,退货人什么原因也不说,只是一口咬定要退;还私下再三请求,不要让化工厂知道退了“驱疲劳”。瞧瞧张玮他们,姑娘一脸的不高兴:“你们前脚买,他们后脚退,这不是折腾人吗?”
  送温暖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变故,王主席征询张玮的意见:“可能是温暖户对‘驱疲劳’不太满意,要不,咱们改送别的吧?”站在专卖店里,张玮没有马上答复,他紧锁眉宇,沉吟着,摇摇头又点点头,脸色变得严峻起来,过了一会儿,张玮果断地说道:“还送这种‘驱疲劳’!”让姑娘取出十盒,张玮拆开包装扔掉盒子,把“驱疲劳”散放在十个塑料袋里,说道:“这回保证退不了!”
  包装好散件“驱疲劳”,王主席给李柱子打了个电话,二人便向他家里走去。李柱子迎候在家门口,瞅了一眼袋子里的“驱疲劳”是散装的,猛地一愣,但还是立马接了过来,不住口地道着谢。与李柱子握手问候后,张玮一扭头,发现王主席已经转过身子将要离开,便一把拦住,放开嗓子招呼道:“王主席慢走!咱俩进李师傅家里坐坐,喝口水吧。”闻听厂长二人要进屋坐坐喝口水,李柱子显出作难的样子,一个劲地嗫嚅着:“这……这……”张玮不管三七二十一,拉过还在愣怔着的王主席:“一起进屋坐坐去!”推开门,进了屋。屋子里的李柱子窘得满脸通红,他请张玮和王主席坐下,给每人倒了一杯水,这才说道:“不是不想请领导进屋,这家里实在是……”没有接着说下去。
  刚才在专卖店,得知送温暖的“驱疲劳”又被悄悄退掉,张玮已经推断出一定是这十家特困户舍不得服用这些滋补保健品。现在,真切地目睹了李柱子清贫的家境,张玮不由得一阵难受:温暖送到家门口好几个月了,厂里的十家特困户,怎么一户的家门也没有踏进过?如果不是今天进了屋,特困户们的经济条件,我还真的高估了呢!
  此刻,王主席也明白了张玮的“进屋坐坐”的用意,正琢磨着如何开口破僵局,李柱子说话了:“既然领导们什么都知道了,我就直言吧。‘驱疲劳’再好,可这些滋补保健饮品,砖头大一盒就是几十块钱,抵得住一大袋面粉的价钱了,这‘驱疲劳’再好也不是我们这些出力流汗的粗人喝得起的啊!”
  王主席急忙劝慰:“李师傅,如果‘驱疲劳’不合意,你们明说就行了,我们可以换成别的……”
  李柱子显得很不好意思,小声答道:“怎么能明说呢!厂里一片真情实意,厂长、主席顶风冒雪把‘驱疲劳’送到家门口,我们……我们怎么能够拒绝呀……”分别时,李柱子轻声感叹道:“唉!下岗后,没有别的手艺,心里一直堵得慌!老让厂里送东西,我们心里也不舒坦啊!”
  回来的路上,张玮征求王主席的意见:“以后送温暖,咱们怎么送?”王主席想了想,说道:“这次进到李师傅屋里,感触太大了!张厂长,以后,我们不买‘驱疲劳’,还像第一次那样,买些日常生活必需品;但是,不仅仅是把温暖送到家门口,还要把温暖送到屋里边。这样,我们就能观察了解到特困户们家中的实情。”
  张玮摇了摇头,缓缓说道:“不,生活必需品也不再送了,对厂子里的困难户,我们做领导的送温暖,送到家门口,送到屋里边,都远远不够。”说到这里顿了顿:“李师傅刚才的感叹触动了我,我们化工厂,应该把温暖送到他们的心窝里。”蓦地,李师傅的话响在王主席的耳边:“唉!下岗后,没有别的手艺,心里一直堵得慌呢!老让厂里送东西,我们心里也不舒坦啊!”
  第二天晚上,古城电视台播放的头条新闻是:“温暖送到心里面”;画面上,古城市化工厂举办了培训班,几十个下岗了的困难职工和家属,都在专心致志地进行实用技术的免费培训。
  (责编:王凡 图:薛志华)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故事林》

>>> 2008年第17期 苍天有泪作者:崔新三字体: 【大 中 小】
  一
  
  傍晚,李菁去劳务市场找工作回来,经过沿海一条偏僻的小路时,突然听到一阵女人的啼哭声。李菁停下脚步注意听着,发现声音是从路边停着的一辆集装箱大卡车中发出的。难道集装箱里有人?李菁觉得非常奇怪,她走过去轻轻敲着集装箱问道:“喂,里面有人吗?”
  就在这时,车底下突然爬出一个瘦猴模样的男人,他恶狠狠地冲着李菁大吼一声:“敲什么?找死啊!”
  这个人满身油污,看样子正在修车,他用扳手在集装箱上“当当当”敲了几下,骂道:“别他妈嚎了!”说完就跳上驾驶室,大卡车一溜烟儿开走了……
  李菁觉得这件事情非常蹊跷。几天前她在电视上看到,这一带曾经发生过蛇头组织偷渡的案件,集装箱里会不会装着偷渡客呢?恰巧远处站着一名警察,李菁立刻跑过去说:“警察同志,我听到前面那辆卡车的集装箱里,有好几个女人在哭……赶快截住那辆卡车……”
  警察猛然一愣说:“你反映的这个情况很重要,我叫何小龙,是滨海派出所的民警。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
  李菁说:“我叫李菁,是从大兴安岭来打工的,现在还没找到工作……何警官,我记住了,那辆车的车牌号是……”
  何小龙把车牌号记在一个小本上说:“谢谢你,李菁同志。这件事关系到本市一个重要案件,你要注意保密,千万不要对外人说。你先回去吧,有事我会跟你联系的。”
  离开何小龙,李菁回到她租住的房子。房东交给她一封信,是母亲寄来的,弟弟考上大学了,急需5000元学费,要她赶紧想办法。看完母亲的来信,李菁又高兴又着急,高兴的是弟弟终于圆了大学梦,着急的是到哪儿去弄这5000块钱呢?
  李菁两岁的时候,父亲就跟母亲离婚了。究竟父亲和母亲为什么离婚?李菁至今也没弄清楚,母亲对这件事只字不提。离婚后父亲就离家出走了,有人说李菁的父亲就在渤海市,也有人说李菁的父亲发了大财,现在富得很。父母离异后,母亲靠蹬三轮车养活李菁和她的双胞胎弟弟。一年前,母亲终于积劳成疾病倒了,再也蹬不动三轮车了,此时的李菁已经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漂亮姑娘了。那时李菁和弟弟还差一年才高中毕业,然而家里的境况,已经没有能力供两个高中生了。为了能让弟弟继续上学,李菁放弃了学习的机会,来到渤海市,成了一名打工妹。李菁在一家民营企业找了一份工作,从此,她和母亲、弟弟一家三口的生活来源,就是靠她这点微薄的工资。几天前李菁被解雇了,现在还没找到工作,弟弟上大学又急需学费,她能不着急吗?
  一连几天,李菁仍然没找到工作,走投无路的她就想到了父亲。来渤海市之前,李菁曾经跟母亲谈过找父亲的事,因为母亲坚决反对,她始终没动过这个念头。现在,为了弟弟的学费,李菁找父亲的心又活了,她决心找到父亲,向他讨个说法。可是,李菁不知道父亲的名字,这些年母亲一说起父亲,就用“陈世美”三个字代替。渤海市这么多人,没名没姓的上哪儿去找?李菁苦苦思索了半夜,终于想出一个主意:她手头上有一张她和妈妈、弟弟三人的照片,只要把照片登在报纸上,爸爸不认识她和弟弟,可是他认识妈妈呀!
  第二天,李菁就花了200元钱,在《渤海晚报》刊登了一则题为“爸爸,你在哪里?”的寻人启事。为了打动父亲的心,在这则寻人启事上不但刊登了李菁和母亲、弟弟的合影,连弟弟考上大学的事也写上了。李菁想,人心都是肉长的,当爸爸的看到儿子这么有出息,能不动心?
  从报社出来,李菁看到一辆小轿车停在路边,何小龙跟一个穿着时髦,看上去四十五六岁的中年男子从车上走了下来。这个男人指着李菁问何小龙:“你说的就是她?”
  何小龙说:“是她。”
  李菁一见何小龙,立刻走过去问道:“何警官,找到那辆集装箱大卡车了吗?”
  何小龙非常严肃地把她拉到一旁说:“我不是跟你说过了嘛,这件事情不要到处乱讲……”
  这时,那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走过来说:“你就是李菁吧?我听何警官说起过你,知道你是个很有正义感的姑娘。我们天一公司就需要你这样的人,不知道李小姐愿意不愿意到天一公司任职?

Prev | Next
Pg.: 1 ...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 278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