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激动得满脸通红,当即将借据递过去,“你瞅准喽,这上面是不是你的亲笔签字?”
  不料老孙接过借据,“嚓嚓嚓”撕得粉碎。老王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惊呆了,待他缓过神来时,借据早已是无用的废屑了。“你……你想干什么?!”老王颤抖着手指叫嚷。
  “你怎么忘了?上个月的那天傍晚,我亲自到你家中,连本带息一次偿清了借款,你当时就把借据还给了我,没想到你今天竟又来要账,岂有此理!”
  “那天傍晚?究竟是哪天傍晚?”
  “就是上月14号,你咋就不承认了呢?是越老越糊涂,还是财迷心窍?”
  “放屁!你有什么证据能证明自己还了账?”老王气得跳了起来。
  “你闭嘴!谁放屁?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我没有还账?我老孙赖过谁一分钱?让大伙评一评,我是那种人吗?”
  “你……你是孬孙、鳖孙、小人孙!”
  “你是王老六加二,你是王老九减一,你是露头露尾没有脸、吃了秤砣没人管的狠心王八外加蛋!”
  两个人连吵带骂了一阵子,什么结果也没骂出来,最后老王说了句:“我去告你!”就气咻咻地走了。
  芙蓉村到镇法庭只有三公里,老王气喘吁吁地赶到法庭才知道今天是休息日,只有一位看门的老头在那里看报纸。老王胸中发堵,便把事情原委向老头诉说了一番,老头苦笑道:“手中无借据,等于空口说白话,没有证据的官司,凭什么去打赢?这种事我看还是私了为好,最好你俩还是协商解决。”
  
  一席话说得老王像霜打的瓜秧——蔫了。老王叹息几声,便灰不溜秋地返回芙蓉村,往床上一躺便蒙头大睡。老伴一旁唠叨道:“家有几亩田,又存这笔钱,还养着一群鸡鸭兔,咱两口子无忧无虑地过日子多痛快,你无事抓个虱子挠,偏要搞什么‘增值运动’,结果连老本都搞砸了。你是放贷的料吗?窝囊死你当鳖卖,活该!”
  老伴的唠叨无异于伤口撒盐,老王懊悔极了,真想去找老孙拼命。但转念一想,老孙是单身汉,拼死老孙正好成就他们夫妻阴间团聚,拼死自己却要让老伴守活寡,得不偿失啊!君子动口不动手,只能给老孙来软的。
  老王于是再次来到老孙家中,张口仁义廉耻,闭口天地良心,试图用大道理说服他。老孙说:“寸草不爱爱黄金,良心是有价格的,千儿八百的不能卖,钱太多可就难说了。古往今来,不知多少正人君子出卖过良心,何况在下乎?再说我确实偿还了你的钱,你不该上门讹诈老实人,你的良心叫狗扒吃了?”老孙唾星四溅,拍得胸脯啪啪响,仿佛自己是天下最讲良心的人。
  老王发现对人弹琴比对牛弹琴更难,他只好收起“高论”,灰不溜秋地离开了。
  第二天,老王忽来灵感,搭车去县城找到老孙的儿子,诉说贷款一事。老孙的儿子听后阴沉着脸说:“怎么会有这种事?我根本就没买过什么新房,老爸也从没向我提过要贷款。老爸的品性我了解,他绝对不是那种人!老王叔,有证据你就亮出来,无证据可不能欺负老实人,硬往老实人身上泼污水!”
  老王拿不出什么证据,连说了两声“不敢欺负”,又灰不溜秋地回到了芙蓉村。
  老王蹲在家中,越想越难过,不觉老泪纵横,面向墙角抽泣起来。那笔钱来之不易,缺棵玉米点棵豆,缺个萝卜补棵葱,全是一滴血一滴汗换来的啊!
  正当老王万念俱灰的时候,老孙却主动找上门来,要与老王下棋。老王感叹道:“往日我总是把你赢得灰不溜秋,这次灰不溜秋的倒换成了我。你终于赢了我一盘棋,但愿这不是你对胜利者的蓄意报复!”
  老孙淡然一笑,回应道:“论下棋我不如你,论放贷你不如我,但我却选择了下棋。老伙计,就咱这点家底儿,就咱这个本分劲,冒不起那个风险啊!收手吧,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犹未为晚?说得好听,那笔钱叫哪个鳖孙吞吃了?”老王火冒三丈,不由拍着桌子叫骂起来。
  “别骂别骂!”老伴闻声赶来,笑嘻嘻地拍打着老王的肩头说,“知道你不是放贷的料,苦苦劝你又不听,我只好求老孙帮忙演了这场戏,其实那笔钱早就被我存入银行了。”
  老王听了先是感到十分意外,接着转怒为喜,张开双臂大叫道:“快杀鸡宰兔,我与老孙喝两盅!”
  在以后的岁月里,在这瓜果飘香的农家小院里,两位老人照例常聚在一块下棋,老孙照例输得灰不溜秋,老王照例眯缝着眼睛,哼着“温馨又从容”,一次又一次地乐得把头向后扭过去……
  
  (责编:王凡)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故事林》

>>> 2006年第15期 人往好处吹作者:升 华字体: 【大 中 小】
  
  这天早饭后,刘桥村会计刘志勇刚来到村委会,邮递员便送来一封挂号信。刘会计随手拆开,只见信中这样写道:
  刘桥村党支部:
  3月5日,我老爸到镇上赶集,途中突发癫痫病,昏倒在路旁。多亏路过这里的贵村村民刘明生、陈兰英夫妻俩相救,及时送他到乡卫生院,才挽救了他老人家的生命。这天正好是毛主席为雷锋题词发表纪念日,没想到老爸便遇上了活雷锋。我想这都是贵村党支部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结果,在此,谨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通过你们向刘明生、陈兰英夫妻俩致以诚挚的谢意!
  王集乡蒋码村村民?摇蒋文明
  刘会计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刘明生、陈兰英是村里对老人最忤逆不孝的一对夫妻,连自家老父亲的死活都不顾,怎么会去救一个素昧平生的老人呢?刘会计不由陷入了沉思。
  刘明生是盲艺人刘老汉的独生子。刘老汉的妻子死得早,是生儿子时难产死的。此后,刘老汉靠演唱淮海琴书为生,又当爹又做娘,含辛茹苦,好不容易把明生抚养大,又省吃俭用东挪西借,为儿子盖了幢大瓦房,娶了媳妇。刘老汉原指望趁自己腿脚还能动的时候,再挣些钱养老,不料一场大病将他击垮了。开始,儿子和儿媳对他照顾得还算过得去,但时间长了就厌烦了,渐渐的竟顿顿让他吃残羹剩饭,还常常指桑骂槐给他难堪。后来,他们竟把老人撵到一间低矮的小草屋里居住,不管他的死活。刘老汉气得要命,等到儿子回家吃饭时便去讨要。谁知儿子媳妇理都不理,刘老汉便自己摸索着盛了一碗饭,媳妇见了恶狠狠地骂道:“养头肥猪还能卖个千儿八百的,养你这个老不死的有啥用?”刘老汉耳朵本来就背,生病后一点也听不见了,端着碗只顾吃。媳妇骂了声“不知廉耻”,夺过碗“砰”的一声摔得粉碎……
  就在刘会计拿着表扬信一个劲摇头的当儿,村支部书记刘成功来了。刘会计连忙递过信,说:“你看看,这是不是搞错了?”
  刘书记将表扬信认真看了一遍,说:“信中村名人名都写得一字不差,看来不会错。自从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以来,咱们村人人都在为建文明村、做文明村民而努力,难道他们夫妻俩就甘当落后分子?”
  几天后,村里召开村民大会,刘书记当场宣读了那封表扬信,并号召全体村民以刘明生夫妇为榜样,积极开展学雷锋活动。村民们吃惊得张大嘴巴,怀疑刘书记是在说“天方夜谭”,全场的目光“刷”地一下都朝刘明生两口子射过来,看得他俩怪难为情的。
  这以后,村民们听到传言,说刘明生夫妻俩真的变了。跟以前相比,像换了个人似的,又是给刘老汉看病拿药,又是买营养品,隔三差五的还为他洗头洗澡,换一身整洁的新衣服……
  不久,乡政府秘书兼通讯报道员小董到刘桥村了解精神文明建设情况,刘书记着重介绍了刘明生夫妇孝敬老人的事迹。小董听了,觉得这是个难得的好典型,便写了篇通讯,题目叫《从忤逆夫妻到孝顺模范》,投给了市报。
  不料,文章见报后,市报社就收到了一封举报信,说此篇报道严重失实,刘明生夫妇是个假典型。虽然举报信未署真实姓名,但市文明办得知此事后非常重视,立即派宣传科的张科长和市报社的李记者等人调查此事。
  张科长决定首先从表扬信查起,他们按照信的地址找到了王集乡蒋码村,但找遍了全村,也没有找到蒋文明这个人,而且这个村根本没有人患过癫痫病。
  随后,调查组又找到文章的作者、乡政府秘书兼报道员小董核实。小董承认,他当时没有一一采访当事人,那篇文章是听村支书刘成功的介绍写的。至此,调查组估计,这篇报道的内容十有八九是假的。
  为慎重起见,张科长一行又来到刘桥村,亲自访问当事人刘老汉。然而刘老汉却一口咬定那篇报道写的没错,儿子和儿媳以前对他忤逆,但如今的确变好了。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刘老汉不愿家丑外扬,有意护着儿子和儿媳?直到找来刘明生夫妇和村支书刘成功,才弄清事情的真相。
  原来,这个假典型竟是村支书刘成功一手树起来的。为刘老汉的赡养问题,刘书记可真是煞费苦心绞尽了脑汁。开始,刘老汉一找到他诉苦,他就找刘明生两口子狠狠地训斥一顿,并勒令他们立即把粮食和钱给刘老汉送去。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又不闻不问了,刘书记只好再把他们批评一顿。这样反反复复,改了又犯,弄得刘书记伤透了脑筋。有一天刘书记翻看一本家庭教育杂志,其中有篇文章谈到“教育孩子应当多鼓励少批评”。刘书记深受启发,对孩子如此对成人不也一样吗?谁不喜欢听好话受表扬?一味地批评,只能物极必反破罐子破摔。于是,他便利用到王集乡参观的机会,写了一封假表扬信寄到村委会,并在全体村民大会上宣读。这样的好事落到一向被大伙认为是落后分子的刘明生夫妇头上,他们当然高兴,所以遇到有人问起此事时,他俩全都打着哈哈默认了。那以后,刘书记又利用刘老汉又瞎又聋的缺陷,偷偷冒充刘明生夫妇,为他求医问药、洗头洗澡、购物买衣……
  一天,刘书记正挽着袖子,用温水为刘老汉擦拭身子,刘明生夫妇一头闯进了小屋,见此情景,顿时感动得热泪盈眶,上前一把握住刘书记的双手,说:“刘书记,使不得呀,快放手,让我来擦……”刘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明生啊,人生在世,谁没有年老的时候?父母多年吃苦把你拉扯大,你们这样对他,难道一点都不愧疚?将来等你们老了,你们的儿子也这样对待你们,你们心情如何?”刘书记将心比心的一番话,说得刘明生和陈兰英默默低下了头……
  打那以后,夫妻俩便把刘老汉重新接到宽敞的大瓦房里住下,两口子学着刘书记的样子,把刘老汉服侍得无微不至……
  最后,刘明生夫妇承认,市报上刊登的那篇《从忤逆夫妻到孝顺模范》的报道,内容的确不实,那些孝敬刘老汉的事,是刘书记假借他们的名义做的。刘书记说:“但后来你们对老人也确实尽了孝心,我只是开了个头,后面的‘文章’可都是你们做的!”
  听完刘成功和刘明生夫妇的讲述,张科长和李记者等人感慨万千,握着刘成功的手说:“刘书记,难得你这一片良苦用心,刘桥村有你这样的好书记,一定会建成文明村实现小康目标的。”刘书记说:“你们就别夸了,我这是弄虚作假,羞愧还来不及呢。”
  结束调查后,李记者当即在市报上发表了一篇报道,题目叫《树往高处长,人往好处吹》。刘桥村的村民读了,无不为刘书记的事迹所感动,当然,最受感动的还是刘明生夫妇。从此,夫妻俩对刘老汉服侍得更加细致入微。一年后,他们终于当之无愧地从村委会捧回了“模范文明户”的奖牌。
  
  (责编:何碧)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故事林》

>>> 2006年第15期 考核作者:陈申木字体: 【大 中 小】
  
  我供职的这家公司是一家私营企业,老板是仨姐弟,但我只见过执行经理董大伟。
  受聘之初,董经理告诉我,搞财务工作要遵守制度,不能没有规矩。听说有的私营企业老板要求财务人员精通于钻政策空子,打擦边球。财务人员只好疲于应付,依照老板的意思办事,往往背离职业操守,非常苦恼。眼前这位经理却要求遵守财务制度,这对财务人员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福音。
  凡事按照规矩来,工作起来我便感到得心应手。这天,一位阿姨来到财务部,我一看,立即起身相迎。来者不是别人,是我女朋友文娟的妈。
  “阿姨,您怎么来了?”我问候道。
  “我来报销费用。”文娟妈说。
  “您也在这家公司上班?”我感到很是意外,因为我到这家公司应聘还是文娟建议的,可我没听文娟说她妈也在这家公司。
  我让文娟妈坐,请她把要报销的票据给我。可是我一看票据,麻烦便来了:原来,这不属于规定报销的范围。
  我告诉文娟妈这不可以报销。文娟妈说:“不会吧?经理都批过了。”
  其实我拿到票据时就看到了,经理确实已经批过。经理要么是一时疏忽,要么是忘了财务规定。但无论是何种原因,我作为财务人员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公司把关。经理不是要求过吗?财务工作要坚持制度,不能没有规矩。于是我心平气和地向文娟妈解释。可任凭我怎么解释,文娟妈就是不理解,我越解释,她好像就越生气,以为是我在刁难她。
  我感到为难了:给报销吧,不合制度;不给报销吧,得罪文娟妈。若是她再告诉文娟,文娟不了解情况,更会误会我。得得得,好在数目不大,才500元,别因此影响到我和文娟的关系和感情。于是我收下文娟妈的报销票据,自掏腰包付上500元并告诉她仅此一次,下次若遇到类似情况,肯定不可以报销。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两天后的下午,董经理把我喊到他的办公室,说财务工作责任重大,怕我是胜任不了,看是不是给我换一个岗位?我知道,那言下之意就是让我知难而退,自我请辞。我不知道自己在哪方面做错了什么,顿时感到很是委屈。但事已至此,委屈也没有用,人家都不要你了,你还何必赖在这里?我想到两天前文娟妈报销费用的事,心里仍存一些不平衡,于是掏出文娟妈报销的票据往桌上一拍,说:“我这就辞职。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你口口声声说得好听,财务工作要坚持制度,自己却带头不遵守制度,像你这样言而无信,给你打工也打不出什么前途。”
  董经理拿起那票据一看,说:“咦,你怎么把报销的票据放在身上?”
  
  “为什么放在身上?这要问你。”我说,“你以为我愿意放在身上的?为了给你把关,又不得罪我未来的丈母娘,所以我就自作多情,掏腰包付上500元……不错,财务工作责任重大,但愿你能找到比我更强的人。”
  说着,我甩门而出。这时我就听到身后传来董经理“请留步”的声音,但我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当初是文娟让我去那家公司应聘的,现在工作没了,我得向文娟说一声。文娟听后,柳眉倒竖地说:“你都不能胜任,谁能胜任?”我说咱不能这样自信,但东方不亮西方亮,相信除了这家公司,工作还是能找到的。文娟气得不行,说:“咱不能这样让人家欺负,谁辞退你的,我找他理论去。”
  我说文娟咱算了吧,难道还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可是文娟却不依,问:“辞退你,我妈知道吗?”我说你妈知道不知道有什么关系?你妈又不是总裁,充其量不过是个老员工,老员工又能有多大能耐?文娟不容我这样想,定要让我去她家见她妈。
  文娟妈似乎知道我们要来,早已在家等候。我上前问候之后,文娟妈微笑地点着头,说:“嗯,文娟说的没错,你是块料子,现在公司聘你为财务总监,你不会拒绝吧?”说着,她便拿出了聘书。此时的我,如坠入五里雾中,摸不着头脑。文娟妈接着说:“现在我把真相告诉你,希望你不要生气……”
  原来,文娟妈就是我刚辞职的那家公司的总裁。越是她寄予希望的人,她要求越高。

Prev | Next
Pg.: 1 ...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 278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