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路计算了一下,自己回到家里需要三天时间,而摘瓜装车只需要两天,大热天的让塞北瓜白晒一天,运到市场不新鲜,价钱上就要打折扣。张路又一思忖,你张道说晚了就不要来了。还不是想独霸海城的塞北西瓜市场?想到这里,张路支支吾吾应付了几句,便急匆匆赶回了塞北。
早在来海城之前,张路就联系好了几家瓜农和十辆载重卡车,现场考察使他心里有了底,回到家里,张路马上吩咐已经约定好的瓜农抓紧摘瓜,又叫来十辆载重卡车,两天后的早上,十车新鲜的塞北西瓜便南下了。
从北方塞北到南方海城路途遥远且坎坷崎岖,张路知道赶早不赶晚,催促着每辆汽车的两个司机轮换着开,加大马力,日夜兼程,行驶了三天,十辆瓜车便到了海城北郊。张路坐在第一辆瓜车的副司机位置上,放眼望去,前方有个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海城国际艺术节7月2日隆重开幕,欢迎海内外宾朋好友光临。”
张路兴奋不已:今天是7月1日,我的十车西瓜正好赶上国际艺术节,塞北瓜岂不是更好卖了吗!然而,仅仅高兴了几分钟,张路就挨了当头一棒。当十辆瓜车正要驶入海城市区的时候,路边检查站的小红旗一举,载瓜的汽车被拦住了。
张路大惊,下车质问道:“手续齐全,为何不让我的瓜车进城?”检查人员没说什么,指了指旁边的紧急通告。这一看,张路几乎昏厥:为了维护国际艺术节期间海城的交通秩序和市容卫生,从7月1日起,禁止西瓜入市五天。落款是海城市政府。
张路虽然是个瓜农,但也是个见过世面的人。惊慌之余,他让瓜车停在就近的停车场,来到检查站,询问他的西瓜该怎么处理。检查人员说:“海城不行,附近还有很多小城市嘛。”张路呆了一会,果然发现,别的瓜车被劝退后,货主并不十分惊慌,说了声“大城不行到小城”,掉头就离开了。
其实,张路来海城也是做了两手准备的,只是没想到变化会如此突然。他拿出皮包里的资料,找出海城附近城市西瓜市场的一个电话号码,打手机问道:“你们那里可以进西瓜吗?”那头忙不迭地应承:“当然可以了。”张路放了心,又问:“塞北瓜的批发现价多少?”岂料,电话里却说不要塞北西瓜。为何不要塞北西瓜?张路再三追问,对方不耐烦了,讥讽道:“几月几日了,你怎么还进塞北瓜?”把海城周边城市西瓜市场的电话打了个遍,都是这么回答的,让张路莫名其妙。
这下张路做了难,但总不能把十车塞北瓜白白扔掉呀,大城市里不行就到县城。张路租了辆小货车,放上半车塞北瓜,想到周边县城碰碰运气。一连奔波了三天三夜,让张路沮丧的是,县城也都不要塞北瓜。
张路垂头丧气回到停车场,一看彻底绝望:十车个大皮薄的塞北瓜,经过这几天的高温,瓜皮已经开始发软了。张路明白,此时的塞北瓜即使是白送,也没人要吃它!只剩下一条死路了,把十车瓜付费倒进垃圾场里。打道回府吧!
此刻,张路不由得后悔起来,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张道的劝告。如果早来一天,这十车塞北瓜不是能顺顺当当运到海城市场吗!“唉!”张路一声叹息,“真是隔行如隔山啊!”他同时也暗自抱怨:7月1日不准瓜车进城这么重要的消息,张道你怎么不告诉我一声呢?
忽然,张路脑海中灵光一闪:张道到海城贩瓜好多年,难道没有遇到过难题吗?他是怎么应对的?便把电话打了过去。
没等张路把瓜车进不去城的话说完,张道笑着打断说:“不幸中的万幸!如果进了城,你就赔定了,那里的停车费很高;停在北郊,这十车塞北瓜不赔不赚还能打个平手。”张路急忙请教怎么才能打个平手?张道又是一笑:“已经替你联系好了,按这个号码打过去吧……”
张路这时才明白,这是海城的酱菜厂,位于北郊,那里正需要晒得发软的西瓜做西瓜酱,只是价钱便宜了些。
总算没有赔本!然而,回想着这次海城贩瓜的遭遇,一路上张路还是满腹疑惑。回到塞北老家,他与老婆一起连夜向张道请教所以然。
张道说:“其实,我也不知道那个不准瓜车进城的紧急通告,但我知道,这次你肯定赚不了”为什么赚不了呢?张道接着说:“每年的7月份,北方和南方都是炎热的天气,咱们的塞北瓜个大皮薄,从遥远的北方汽运到南方,由于气温高,个大皮薄的瓜品味就降低了。因此,海城一带有个习惯,每到7月份,他们就不再吃个大皮薄的塞北瓜,代之的是皮厚耐放的其他西瓜。海城人把拒绝塞北瓜的时间,正好就定在每年的7月1日。”
张路的老婆觉得难以理解,问道:“有时候,7月初的温度还没有6月底的高啊,塞北瓜在海城为何6月30日能卖,7月1日就不行了?”张道摇了摇头:“这个我也解释不了。前几年我到海城贩瓜吃过与你们类似的亏,我才知道‘7月不吃塞北瓜’这句民谚的厉害。这也许就是当地民俗的作用吧!”张路老婆听了,不停地点着头:“‘7月不吃塞北瓜’,我们信息不灵通,是该接受教训呀……”
此时的张路却默默无言,他在心里寻找这次受挫的根源。通过这十车塞北瓜,回想起张道自始至终的真诚相助,张路觉得最大的教训不是信息不灵通,不是民俗不熟悉;真正的罪魁祸首,正是自己和老婆头脑中“同行是冤家”的传统观念啊……
(责编:林月)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故事林》
>>> 2006年第24期 一个办公室主任的自白作者:牟丕志字体: 【大 中 小】
我在局办公室当主任。在大家的眼中,我左右逢源,呼风唤雨,十分风光。其实,这其中包含着很多错觉。说心里话,干办公室主任并不是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潇洒快活,风光无限。
我的酒量很大。我一次喝一斤白酒,轻松平常。局长对我说:实话告诉你,如果你没有这样大的酒量,想当办公室主任,门都没有!说实在的,我这个办公室主任,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酒桌上陪客人喝酒。客人酒量大的、酒量小的都有。所以,干办公室主任这个差事,酒量小了真的就难以应付。其实,我的酒量也有限度,在酒桌上,我这个办公室主任可以喝多了,可是不能让局长喝多了。办公室主任喝酒喝多了,那是尽职了;让局长喝酒喝多了,那是失职。所以,在酒桌上,我总是看着局长的酒杯和脸色。一旦发现局长面带难色,我就赶紧说:我替局长喝了这杯酒吧!
陪人喝酒就怕来客多。如果来客超过十人,这酒一旦喝起来,就难以控制局面了。想想看,如果有十个客人,一个人变着花样敬局长两三杯酒,那就是二三十杯酒。这二三十杯酒,局长总是象征性地喝一些,剩下的大多就得由我这个办公室主任代喝了。但并不是到此为止。我这个办公室主任,虽然地位不高,但大家都知道我跑前跑后,张张罗罗不容易。客人总是要一一向我敬酒,表示慰问。我当然要受宠若惊,欣然接受,一杯接一杯地嚼下去。至于回到家感到如何难受,如何洋相百出,那就不值得一提了。干工作总要讲付出的,想当初,我报名竞聘的是办公室主任,在竞聘报告中,我说自己不怕一切困难。如果喝点酒都挺不住,能说得过去吗?
我勇于当替罪羊,这是我的一个工作职责。一次开会,我们局的副局长来迟了。局长当着众人的面,批评了副局长,副局长的脸变得像红布似的,十分尴尬。我一看这阵势,就赶紧说:局长。是我通知错了,本来是8点开会,我一忙就说成了9点,我真糊涂呀!我检讨,我道歉,保证不再犯这样的错误。就这样,我为副局长解了围。前不久,我们局长说要学开车。我一听这话,就赶紧说:局长,我会开车,有驾驶证,我陪你学吧。局长同意了。局长在练习场上学了不到一天,感觉不错,于是决定上路行驶。我怕出问题,就劝说道:学熟练了再上路也不迟。局长很不高兴地说:难道你认为我不行?没办法,我就陪局长开车上了路。结果,怕什么来什么,局长一下子把人家停在路边的轿车给撞坏了。通过讨价还价,决定赔偿车主损失费5万元。车子肇事,我自然得主动承担责任了,难道让人家局长背上一个开车出事的恶名?就这样,我这个办公室主任,往往在一年时间内就有肇事三四次的记录。大家都说我开车水平太差了,很多人都不敢坐我开的车。我想,局领导知道我是代人受过的,这就行了。实际上,我从开车以来,从来没有肇事,完全可以评上安全行驶的标兵。可是,有几个人真正清楚我满身背的都是黑锅呢?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当了替罪羊并不是没有好处,你当了替罪羊,面子上不好看,但局长、副局长却满意了,我的位子也就保住了。还是保住位子要紧呀!
我善于检讨。当我做事做得不好或出了疏漏,我总是立即检讨,以取得局长的谅解。有时本来是局长工作安排上有问题,我也决不说是局长的错误,而是把所有的错误都揽过来。当办公室主任,我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推功揽过。我常挂在嘴上有两句话,一句话就是“我错了”,另一句话是“局长领导有方”。有了功劳,我就说是局长高瞻远瞩,决策科学。出了错误,我就说自己能力差、水平低,没有把事情办好。这样表面上看是吃了亏,实际上是保护自己。你要是“揽功推过”,用不了多长时间,你就会被炒鱿鱼了。而我之所以稳稳地坐在办公室主任的位子上,是因为我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时刻想到我是下级,而局长是上级;当下级的要时刻为上级着想,全心全意为上级服务。
我思维敏捷,办事周到。我总是注意局长的言行举止,眼神脸色,并作出快速反应。我与局长一同去开会,我就主动为局长拎包。局长上轿车,我就主动去拉开车门。局长要讲话,我就马上伏案写稿子。局长生了病,我马上联系医院。局长想招待客人,我就事先安排好酒席,跑前跑后全力服务。局长工作累了,我就帮局长找到合适的娱乐项目,好好地放松一下。局长需要发表论文,我就起早贪黑,代为写好论文,以局长的名字发表。上级要搞民意测验,我就提前安排好谈话的人选,告诉他们怎样保持口径一致。审计部门来我们单位审计发现了问题,为了把事情摆平,我就挖空心思去买合适的礼物,对人家表示“诚意”。局长经常表扬我办事主动周全,我说:惭愧惭愧,我还差得远呢,很多事情本应办好,却没有办好呀!
我做事一向低调。因为同我在一起的人常常是局长副局长。我要是唱了高调,局长和副局长是不舒服的。让局长和副局长不舒服,那你这个办公室主任也就干到头了。我和局长在一起走路,我从不跑到局长前面去。我和局长说话。我从来不提自己的成绩。我同局长喝酒,我从不提自己如何能喝酒。与局长谈文章,我从不说自己如何能写。只要局长在场,我总是坚持多服务少说话,不抢风头。总之。我会牢牢记住自己是下级。
在机关工作的人都清楚,办公室主任这个位置是升职的重要台阶。同为中层干部,办公室主任直接为局长服务,学到的东西自然就丰富一些,工作水平提高也就快一些,提职的机会也就多一些。我们单位前几任办公室主任都以升迁结束了办公室主任生涯。我想,在我这一任上,不能辜负局长的期望。现在工作是难做一些,苦一些,但是一旦升了职,就苦尽甘来。想到这,我心里充满了希望。
(责编:何碧)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故事林》
>>> 2006年第24期 时髦女郎奇征婚作者:周 忠字体: 【大 中 小】
深圳豪华的帝都大酒店前,只见一位时髦女郎如一只美丽的花蝴蝶,穿梭于停泊在这里的每一辆高级轿车之间,将一张张字条塞在这些大奔、宝马等名车的把手上。不知底细的人以为她在散发广告推销物品,其实她在推销自己——一个活生生的人!广告是粉红色的,设计十分精美,只见上面写着这样的字:
好马配好鞍,阔哥配靓妹,梧桐上栖凤凰。本小姐芳龄23岁,有貌有才有学历,只是婚姻不如意。倘若我们有缘分,相爱就在美丽的伊甸园里。联系电话:130666×××××。
这个塞广告的时髦女郎名叫马雅丽,人新潮,征婚创意也新潮。她如此征婚,也是在与爷爷赌气,她要看看靠自己的脸蛋,能不能享受到上等人的荣华富贵。
广告发出之后,马雅丽的电话不断,有愿出大价钱包她当二奶的,有愿娶她做小妾的,有……嗨,什么下流的话都有,只是没有一株梧桐树愿栖她这只凤凰的。马雅丽又羞又气又无奈。
这天,马雅丽终于接到一个如意的电话,这位款哥非常幽默舫照着她的征婚词自我介绍道:
鱼找鱼,虾配虾,王母娘娘嫁玉帝,好汉就当娶好妻!本人郑犇愚,青春28岁,有车有房有票子,只是缺少天仙妻。如若粉条(粉红色字条)牵红线,天意天意真天意……
接下来,二人相约见了面。这位郑犇愚是开着豪华气派的大奔来的,一身名牌,大块头,留着时髦的平头,一副款哥模样。郑犇愚告诉她,他是做期货贸易的,他有一个伯父在台湾经营房地产,去年伯父来探亲,送了他一套别墅,外加这辆大奔车……第一次见面,马雅丽非常满意。
马雅丽不是三岁小孩子,她自然不会完全相信郑犇愚的话,直到郑犇愚领她去看了那套别墅,并让她看了房产证,她这才确信无疑,不由得暗暗为自己的英明决策而沾沾自喜。
以后二人频繁约会,感情也迅速升温。马雅丽家也非等闲之家,住着一幢二层小楼,她的父母都是生意人,常年在外,她基本上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以后的日子里,郑犇愚几乎天天都要去马雅丽家接她出去玩耍,出手也大方,一下子就给她买了一枚2万多元的钻戒,几百上千元的时装更是看上就买。
沉醉在温柔乡里,马雅丽把什么都告诉了心上人。也是为了向郑犇愚炫耀,说她家拥有什么什么,家产也有上千万元……每当马雅丽炫耀起这些,郑犇愚都现出鄙夷之色,甚至说她俗气。他说,财富只有靠自己创造,享受起来才心安理得。马雅丽因此更是觉得郑犇愚不同凡响。
郑犇愚非常善解人意,每次上门,除了争着帮爷爷奶奶干活外,都要给两位老人带些礼物。老人不在乎吃穿,在乎的是这个未来孙女姑爷对自己的尊重。一来二去,也就慢慢地接受了他。
这天,马雅丽家突然失盗了。窃贼是用钥匙打开的房门,撬开了保险柜,盗走她家珍藏数代的传家之宝——价值千万元的一幅名画!天啊!马家一下子傻了。
原来,马雅丽爷爷的爷爷曾在朝为官,任上偶得了一幅明代画家吴伟的名画《江夏秋居图》。吴伟,字士英、次翁,号鲁夫,于弘治年间被皇帝赐“画状元”之印,名动一时,当时的达官显贵无不以拥有一幅吴伟的画为荣。这幅名画,作为马家的镇宅之宝,代代相传。不久前,一个境外文物贩子得知此画后,找到马家,愿出价1000万元人民币收购此画,马老爷子不忍心祖上流传下来的宝物在他手上失掉,说什么也不肯出手。
马雅丽是个贪图享受的新新人类,她曾多次撺掇爷爷把画卖掉,买别墅,买名车,今朝有酒今朝醉,充分享受现代人的生活,都被爷爷严词拒绝。为此,马雅丽与爷爷闹得很僵。她恨爷爷古板,但又无可奈何。
如今,宝画被盗,马家一时炸了锅。从窃贼进屋行窃的手段上看,显然是熟人所为。窃贼对他们家的情况非常了解,并且有房门钥匙,报警后,警方很快锁定马雅丽的男朋友郑犇愚。找他,手机关机;去他的别墅,人去楼空。别墅原来是租的,已经被他退掉了!直到这时,马雅丽浑身直冒冷汗,自己上当了!
原来,郑犇愚是个文物贩子。那天,他从一个款哥朋友那里得到了马雅丽奇特的征婚广告后,顿时兴奋不已。马家拥有宝画的事他是知道的,境外那个文物贩子正是他介绍过来的。为得到这幅宝画,他决定从马雅丽身上人手。于是租了别墅和名车,伪造了一应证件,开始了自己的窃画计划,谁知竟是那样的顺利!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