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众人便像群星捧月似的簇拥着这位县太爷朝胡雷家中奔去。
  可怜胡雷乃一介穷教师,平日极少有人登门拜访,往常在他家喝酒的最高层领导就是村官,而今天不仅来了乡官,还有县官,岂不叫胡雷一家人受宠若惊?这群人一进屋,他便和妻子忙碌开了,搬桌端凳,筛茶递烟,像两个陀螺团团打转。王县长便笑着挥手阻止:“别客气,别客气,坐下来随便聊聊。”
  趁这功夫,胡雷搬出了他那一大摞的获奖证书,特意挑出了几本“国际奖”和国家级的奖证呈上给县长过目。王县长拿在手里仔细琢磨了好一阵子,发现发证单位都是中央部委下属单位或各省市的民间艺术团体,心中未免又泛起疑云,却又不知其间虚实,只好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而庄乡长和胡村长则捧着这一本本大红证书,不住地啧啧赞叹:“人才难得!人才难得!”
  王县长灵机一动,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何不让这位“国际名人”当场显显功夫?于是,他便打着哈哈道:“胡老师,你能不能为大伙当场表演并赠墨宝?”
  胡雷欣然点头,当即泼墨挥毫,在一张洁白的宣纸上写就了几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思贤若渴,爱才如命”。然后又用小楷在天头添了一行小字:书赠子虚县王县长;地脚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及年月日。
  “好!”庄乡长喝了一声彩,带头鼓了掌,众人便也跟着附和拍掌。
  王县长本来就不懂什么书法,而且自己的字也写得不好,此刻见众人鼓掌叫好,只得也频频点头,笑纳了“国际名人”当场送给他的“墨宝”。庄乡长一旁添了句玩笑话:“王县长,这‘国际名人’的墨宝得好好收藏哟,说不准几十年之后真会价值连城啊!”
  
1 [2] [3]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故事林》

>>> 2006年第5期 “国际名人”效应作者:彭霖山字体: 【大 中 小】
  胡村长趁机发话:“今天其他地方就不去了,先在这‘国际名人’家中庆贺一番!”
  于是,胡雷夫妻俩又忙开了,杀鸡宰鸭,捞鱼捕虾,胡村长自然也捋起袖子来帮忙。庄乡长陪着王县长在外面转了一圈,回到屋里只见满桌的美味佳肴,热腾腾、香喷喷。王县长免不了批评几句,但最后还是与民同乐,尽兴豪饮。
  席间,趁着领导们有了几分醉意,胡雷便又从身边掏出一张十分精致漂亮的邀请函,恭恭敬敬地递给王县长他们过目。王县长虽然有点醉眼矇眬,但上面的字还是瞧得清,原来是这本辞典编委会邀请“国际名人”赴京参加国庆座谈会。于是,王县长连连点头:“可喜可贺,机会难得!”
  胡雷却苦着脸回应:“报告县长,虽然机会难得,可我无力支付这几千元的赴会费用。”
  王县长便盯着庄乡长笑道:“不就是几千元吗?暂时由乌有乡乡政府垫上,日后县财政再划拨过来,怎么样?”
  庄乡长便打着哈哈回应:“王县长开了口,乌有乡财政再紧张也得照办。”
  胡雷兴奋地端起酒杯,激动得声音都颤抖了:“衷心感谢王县长和各位领导的厚爱和关照!”他激动得几乎要跪下磕头了。
  
  三、弄清真相 将错就错
  
  金秋十月,凉风送爽。从北京归来的胡雷那心情自然惬意极了。刚下班车,他顾不上先回家去,便拎着个旅行包,风尘仆仆地直奔县政府。还真够幸运,王县长正好在自己的办公室。当门卫将电话打进去,说是有一位叫胡雷的人求见时,王县长一时还未反应过来。这也难怪,全县这么多人,人人认得县长,县长认不得人人。及至听说是乌有乡蛤蟆沟的小学教师时,他才猛地记起了一个月前认识的这位山沟里的“国际名人”,于是急忙回话让他进来。
  胡雷见了王县长,激动得说不出话,哆哆嗦嗦地从旅行包里掏出一张1米长、6寸宽的彩色照片,呈上前来让王县长过目。
  王县长一瞧,照片上端那几个“国际名人座谈会合影”的金色字体倒挺引人注目,可下面的合影却像蚂蚁布兵密密麻麻,怎么也看不清,就连坐在前排的有关领导也辨不清庐山真面目。
  胡雷从身边掏出一个放大镜,好不容易从密密麻麻的合影中,找出自己的半个头像让王县长过目。王县长点点头:“好,好。”
  接下来,胡雷开始眉飞色舞地向王县长汇报这次北京之行,说到动情处免不了热血沸腾,泪水涟涟,还真的打动和感染了王县长。他连连点头鼓励:“老胡啊,希望你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上一尺,为我们子虚县争光!”末了,又关心地交待胡雷,日后碰上了什么难处尽管找他。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胡雷随即逮住这话头欲言又止:“报告王县长,有一件小事真不好意思启齿。”
  王县长鼓励道:“尽管讲,只要是不违反原则的事,我一定会替你排忧解难。”
  胡雷鼓足勇气,吐出了心中的块垒:“报告王县长,想我胡雷在山沟里执教三十余载,没功劳也有苦劳,可至今还是小教二级的职称。”
  王县长明白了:“你的意思想升级?”
  胡雷哀求的目光望着王县长:“能不能破例至少升个小学高级职称?要不然,日后会传出笑话的:堂堂的‘国际名人’竟还是小教二级,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王县长皱起眉头,沉吟片刻,然后一把抓起话筒:“我这就找教委吕主任联系一下。”
  电话通了,王县长简单扼要地向对方介绍了胡雷的情况,提出从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角度出发,能否给这位“国际名人”晋级表彰。教委吕主任答复说这事可要与职称办联系。王县长便指示:“由你们教委牵头,直接向职称办提出这事。就说这是我的意思,不要埋没人才,更不要嫉妒人才。有关事宜由胡雷同志直接同你们联系。”对方便诚惶诚恐地答应办。
  县长大人给了尚方宝剑,胡雷又激动得想跪下磕头。王县长摆了摆手,吩咐其他事就不必啰唆了,抓紧时间先把这事办好了再说。胡雷于是兴冲冲地出了王县长的办公室,回家第二天便将要求晋级的报告和有关材料一并整理妥当,搭车来到县城,直接找到了县教委吕主任。
  吕主任收下胡雷的材料,便让他先回去,过几天研究后再作答复。等他走后,吕主任抽了个空详细翻阅了这些东西,越看眉头皱得越紧。这个“国际名人”还确实弄得他啼笑皆非,就他送上来的材料来看,小教高级职称根本挨不上边,除了那几个字写得较端正外,不少文句简直狗屁不通,还有不少错别字。若放在教师队伍里面排队,无疑得入另册,可他偏偏还捞了个“国际名人”称号,岂不让人笑掉大牙!而这“国际名人”称号偏偏又让王县长看中了,非要破格关照不可,这就让吕主任左右为难了。他本身就不够格啊,究竟从何破起呢?不“破”吧,王县长那边怎么交差?官大一级压死牛,除非你这教委主任不想干了。左思忖,右思忖,吕主任一直拿不定主意,只好电话约来职称办肖主任商量。
  肖主任看了材料后,自然也发出了一迭连声的冷笑。可当他听说这是王县长亲自推荐的“人才”时,那冷笑便变成了发呆,半晌说不出话来。于是两位主任便僵坐着,就像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最后,还是吕主任首先开了口:“看来‘钦命’难违,这事还非办不可了!”肖主任随着长叹一声:“是啊!这胡雷八成是王县长的什么亲戚,或者是关系户,要不,咋会让县太爷亲自出面过问此事?”
  吕主任苦笑道:“这事巧就巧在这胡雷的名字还上了《国际名人录》,人家说‘破格’关照就有理由了。”
  肖主任嗤之以鼻:“屁话!这样花钱买荣誉的辞典多着哩!我那办公室的废纸篓里,至少有上百封让我入选名家辞典或参加名人座谈会的邀请函,可我全给扔了,连拆都没拆。这样的人能上‘国际名人’岂不连螃蟹都要笑出尿来!”
  吕主任便又叹了口气:“是啊!正因为像我们这号人都有自知之明,所以对于这类欺世盗名之举深恶痛绝。可偏偏就有人上当受骗,而且自己受了蒙蔽以后还要人家跟着受蒙蔽,奈何?”
  官命难违,身不由己。最后两位主任只好达成默契,将错就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手下将王县长交待的这桩事迅速办好了。
  岂料,一个月后这事竟起了连锁反应,差点儿还闹出了大事。
  
  四、“名人”蜂拥 震惊“伯乐”
  
  原来,胡雷捞到了小学高级教师的职称后,更加利令智昏。听说县志办正在编辑一部《子虚县人物志》,他又跑去毛遂自荐:“国际名人”不上县志舍我其谁?县志办的工作人员惊得瞠目结舌,便将这笑话传了出去。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这笑话传遍了全县,传遍了全县的中学、小学。首先吃惊的当然是教师们,他们谁也不相信,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教二级,竟会摇身一变成了“国际名人”,而且还破格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这岂不滑天下之大稽?继而一打听,方才晓得胡雷那“国际名人”是花钱买来的“荣誉”。于是,不少人连连顿足后悔不迭,因为他们原先也收到过不少类似入选名人大辞典的邀请函,可他们都晓得自己的分量,不愿欺世盗名,所以将这些邀请函全扔了。可这会做梦也没想到,如此“欺世盗名”竟能给自己带来实惠。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于是他们很快翻寻出那些名人辞典邀请函,写上自己的生平业绩,汇上几百元钱办完了这桩大事。可惜这些人的手脚还是慢了一大截,因为类似胡雷上了名人大辞典的还大有人在,不仅有教师,还有医师、农艺师、文艺工作者、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等等,有的还上了好几部名人大辞典哩!这会听说“名人”能晋级加工资,何乐而不为?于是,大伙儿纷纷抱上自己珍藏的“大砖头”,找有关部门要求申请晋级。不出半个月,这些大砖头似的名人大辞典竟挤占了县职称办和教委办的半边办公室。其中除了《国际名人录》之外,还有诸如《中华儿女名人录》、《华夏名人录》、《炎黄子孙名人录》等等。这情景还真用得着两句古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 2 [3]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故事林》

>>> 2006年第5期 “国际名人”效应作者:彭霖山字体: 【大 中 小】
  最为这事感到头疼的当然是县教委吕主任和职称办的肖主任,他俩成天让这些“名人”缠着,提出各种各样的条件。吕主任和肖主任自然不会轻易表态,人家便推出胡雷作比照,为啥这个“名人”能破格关照?我们的条件比他强为啥还挨不上边?是不是你们当领导的得了人家的好处?这号事没摆平,我们可要罢课上诉了……
  吕主任和肖主任给人家训得脸色铁青,双眼翻白,可又不敢将王县长的牌子打出去,只好打落牙齿往肚吞。后来,实在抗不住了,两人只好找王县长汇报了这桩不该发生的尴尬事。
  王县长听罢事情的来龙去脉,方才醒悟自己一片好心办了一桩坏事。可当领导的毕竟有领导艺术,错了就错了呗!不就关照了一位小学教师,何况本县长与人家素昧平生,有啥值得大惊小怪?怪来怪去只能怪新闻出版单位把关不严,滥出名人辞典!于是,他便吩咐吕主任和肖主任以县教委和职称办的名义发文,以后凡有“名人”辞典入选者不能作为评聘职称的依据,以前错了的作为教训,下不为例……
  公文一发,风平浪静。那些郁郁不得志的“名人”们中开始流传着一个故事:某朝有位私塾先生的学生中了状元,皇帝便寻思:这学生中了状元,他的老师必然本事更了得。于是,他便传旨召来这位老先生,要与他对上一联,若真个才华出众,定当破格重用。皇帝口拈一联:“学生中状元。”岂料老先生太紧张了,竟一时对答不上,下了殿后方才吟出一声:“先生白衣人。”跟在后面的学生于是顿足叹息,老师为何刚才没对出这联呢?先生便长叹一声:“时也命也运也!”
  于是,这些“名人”们便用这“时也命也运也”聊以自慰。而胡雷,自然成了“时好运好命好”的幸运儿了。
  
  五、圆满结局 皆大欢喜
  
  如果说,胡雷的幸运仅到此为止,那就不足为奇了。因为每个人一生的评价,应当盖棺论定。胡雷虽说因这“国际名人”名噪一时,得了点实惠,但后来“西洋镜”一戳穿,自然大跌身价,他再也不敢抛头露面,自吹自擂。因为失去了利用价值,庄乡长也瞧不起他,双方见了面,胡雷毕恭毕敬地打招呼,庄乡长只是点点头应付。只有胡村长毕竟是个“草鞋官”,又是同一个村,闲下来时还会找他聊聊,村里出个宣传栏,还是请胡雷写写画画。
  这些天连着下了几场暴雨,村里人都闲着在家打麻将、打扑克。胡村长又要请胡雷为村里的宣传栏出一期以“三讲”为内容的墙报,胡雷义不容辞,欣然应承。不管怎么说自己的书法在全村还算首屈一指啊!因为出墙报还需要纸张笔墨颜料,胡村长便决定同胡雷一块上县城购买。两人刚出村口便碰上了乡政府的那辆小轿车,正朝县城方向驶去。胡村长急忙招手,小轿车停住了,车里只有庄乡长一人,也是去县城办事,两人便搭上了庄乡长的车。
  快进县城时,在东门大桥的入口处,只见桥上一片黑压压的人群阻碍了交通,司机只好在桥头停下了车。庄乡长他们三人下了车也赶上前去瞧热闹。一打听,才知道出了车祸。几分钟前有辆大卡车从桥上经过,司机喝醉了酒,打歪了方向盘,竟然冲向桥的右翼撞坏了桥上的护栏,一头栽进了滔滔洪水中。离这卡车几步远有一位着红衣裳的女孩子受此惊吓也失足落水了,目睹此景的行人大声呼喊救人。可等众人赶来时,只见桥下的洪水一泻千里,波浪翻滚,哪里还见得到落水者的影子?
  就在这当儿,有人猛然发现前方不远处的波涛中有件红衣裳一闪一闪的,人们便不约而同地喊起来:“小女孩出现了,快救人,快救人!”可众人光是喊叫,不见有人下水。也难怪,望着这浊浪翻滚的滔滔洪水,就是有点水性的人也会胆怯。
  庄乡长他们三人正好站在那断栏的豁口处瞧热闹。因为人群拥挤,胡雷深恐给挤下了桥,便大声招呼庄乡长和胡村长道:“这里太危险了,我们往外挤吧!”庄乡长和胡村长也意识到这潜在的危险,于是急忙抽身朝外退。可他俩做梦也没想到,就在这瞬间,人潮一涌,胡雷还真给挤到了豁口处的边沿,脚下一踏空,竟当真失足掉入滚滚洪流中。众人一阵惊呼:“有人下水了!”
  奇迹就在这时出现了。也许因为胡雷的落水,众人把他当成了一个舍己救人的英雄。于是乎,那些会水性的血性男儿此刻不再犹豫了,纷纷效仿榜样,连衣裳都没脱,接二连三地跳进了汹涌波涛中,一个个挥动双臂,劈波斩浪,直追漂浮在前方的红衣女孩。除了庄乡长和胡村长外,恐怕谁也不知道第一个落水的“英雄”竟会是旱鸭子,一旦落水便成了铁秤砣!
  在几位游泳高手的救助下,红衣女孩终于被救上岸来了,并迅速被送上了停在桥头的救护车,送往医院抢救。而落水的司机则一直下落不明。当然,还有失足落水的胡雷。直到庄乡长挤出来要求那几位游泳高手再度下水寻找时,大伙才记起第一位下水舍己救人的英雄不见了。他们还真的义不容辞,第二次跃入了滚滚波涛中。可折腾了近两个小时,最后在下游的一个回水湾里才发现了胡雷。当他被抬上岸时,早已停止了呼吸。
  这当儿,县电视台的记者也扛着摄像机及时赶来采访了。当他们的摄像机对准胡雷的尸体时,胡村长刚要说出真相时,却被庄乡长一把抢过话头,悲壮地宣告:“记者同志,这是第一个下水舍己救人的英雄,他就是我们乌有乡蛤蟆沟的‘国际名人’胡雷同志!”
  啊!这话就像往油锅里撒了把盐,众人“噼里啪啦”地全给轰动了。这“国际名人”半年前炒沸了一阵子,以后便销声匿迹了,想不到今天竟然又悄悄干出了舍己救人的壮举,谁个不感动万分……

Prev | Next
Pg.: 1 ...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 278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