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胡雷的追悼会开得十分隆重。王县长亲自在追悼会上讲话,并引用了古诗:“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为胡雷作了盖棺论定,号召全县人民向胡雷烈士学习。
吕主任和肖主任为这位“国际名人”的圆满结局感到如释重负,要不,今后恐怕还会生出许多事端来哩!
只有胡村长好生羡慕,私下里对庄乡长打着哈哈:“胡雷这一辈子还真够幸运的了!不仅生前享受殊荣,死后头上还罩着光圈。啧啧,人啊,万般都是命!”
庄乡长长叹一声,颇有感触地续完了王县长的那首诗:“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不是你我亲眼见,英雄真伪有谁知?”
(责编:小川 图:刘秉贤)
[1] [2] 3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故事林》
>>> 2006年第5期 转学生作者:王洪涛字体: 【大 中 小】
1
大家把目光转向教室门口,门外站着一个新来的学生。他个子很高,头几乎碰到门框上面挂着的“高一(三)班”的牌子。
他站在门口,没进教室。李老师已经在讲台上介绍了:“同学们,鼓掌欢迎我们的新同学。他的名字叫韩留。”
同学们噼里啪啦地鼓掌。后面几个大个子瞄准了他,目光很不友善。谁让这个小伙子长得比较帅气,而且名字都赶时髦——韩流。倒是女生充分体现出了集体主义精神,站起来委婉地表示:如果韩留同学没有位子坐,可以坐在自己旁边。
李老师指了指中间一个男生旁边的位子,让韩留坐在那儿,对原来坐这个位子的学生说:“邱海晨,你坐后面去。”邱海晨眼睛里就有了磨豆子的感觉,磨磨蹭蹭地往后面走去。
韩留走进了教室,他抬起左脚,很稳健,他又抬起右脚——全班同学都吸了一口凉气——韩留是个瘸子。他一步一摇,艰难地往前走,可是他的脸上,却始终微笑着。
有几个心软的女生眼泪都快出来了,韩留的微笑在她们的眼中是那样脆弱。
李老师的眼光一扫全体同学,说:“韩留同学是一位优秀的学生,刚刚从利川市转到我们这儿来。他的文章曾经获得省级一等奖,我们大家要多向他学习!”
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让李老师的话没了响声。李老师说:“很好,很好,就应该这样,大家要好好帮助韩留。”
为了响应老师的号召,下课后,同学们都围到了韩留的身边,看他。
没有人说话,可能是不知从何说起。好不容易,女生孙蓉鼓起勇气,向他说:“韩留,你的家在哪里?”
韩留说:“我的家在利川,离这儿还有三百里。”
女生陈晓冬问:“你喜欢读什么书?”
韩留答:“我喜欢鲍尔吉、原野的散文。”
渐渐地,韩留的身边只有了女生。
2
男生也爱扎堆,聚在篮球场上,一个人抱起一个球,坐在屁股底下,他们习惯称这种交谈方式为“屁股上篮平沙落雁交流式”,名字很长,可读起来上口。
邱海晨冲“傻大个”说:“我来评价一下,这位韩留先生,比傻大个高,不如傻大个傻。”
大家都觉得邱海晨说得好,分别去拍他的肩膀以示鼓励,结果邱海晨被拍得坐在地上爬不起来。
“傻大个”自然兼备“傻”和“大个”两个特点,名叫齐旗。
齐旗嘿嘿一笑,说:“人家可是身残志不残啊,都获了省一等奖,各位谁有这能耐?”
“4242(是啊是啊)。”大家都这么说。
“我看他长得挺酷的,怎么落下这么个毛病?真是造物弄人啊。”
“不如干脆弄一个拐,何必一瘸一拐的?”陈默说,看来他并不“沉默”。
谁知迎面看见韩留,正一走一拐。陈默的脸红了,他今天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尴尬”。
韩留的脸白了,他没有说一句话,转身走向教室,他的背影充满了悲壮的色彩。
所有人都看见韩留流泪了。虽然韩留想把眼泪流向心里,但他的眼睛欺骗不了别人,泪光闪闪,神情凄然。这让那些议论他的男生内疚得想从十三层大楼向下飞翔。齐旗抓住陈默痛扁了一顿,逼得陈默大喊救命:“杀人了!杀人了!你大个难道没有说话吗?”
女生赵娜悄悄递给韩留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哥们儿,我们不是有意的,原谅我吧。
没有署名,好多男生都争看韩留的反应,那眼神好像在告诉韩留:那纸条是我写的。
韩留对大家笑了笑,这个清晰的笑容一直到了放学还保留在同学们的记忆中。有谅解,更有一丝凄楚。
3
在回家的人流中,韩留推着自行车,步子一探一探。他刚要拐弯,有人一把拉住了他的自行车。来人头发很长,年龄倒不大,顶多十八九岁。看样子就是被称作“古惑仔”之流的人。“古惑仔”摸出一支烟,刚要点着,一看拿倒了,又倒过来,慢悠悠地说:“小瘸子,没听说过买路钱这一回事吗?”
“没有。”韩留说。
“今天就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买路钱!”“古惑仔”说。
他随手掏出一把刀来,恶狠狠地告诫韩留:“这可是我今天刚磨的。”
韩留的面容更加凄苦,他费力地从口袋里掏出十块钱来。
“当我是叫花子啊?”
“我就这么多了,你看这还有一块手表,是我花五块钱买的。”
“岂有此理。”“古惑仔”用了一个好词,“敢戏弄我,弟兄们,上!”
一挥手,没人。
“古惑仔”又大喊一声,才从胡同里钻出几个“小小古惑仔”来,挥拳就向韩留扑去。
拳头如雨点一样落在韩留身上,瘸子没法回击,痛苦地抱着头蹲在地上。
“古惑仔”们喊着号子,连踢带打,有的人甚至还用手掐。只听见“砰砰砰砰”无数个声音过后,韩留觉得拳头好像不是落在他身上,难道自己已被打得没了知觉?
他疑惑地抬起头来,看见地上倒了一大片“古惑仔”,一帮同学正望着他笑呢。
韩留的眼泪掉了下来,他被眼前阳光般的笑容感动了。
同学们哈哈大笑了起来,有的人还一脚踏到了“古惑仔”的肚皮上。陈默刚才是最卖力的,现在还在沾沾自喜:“班长呢?我们把他们送派出所得了!”
韩留赶紧接过话头说:“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也没吃亏,放了他们吧。”
“那就放了。”
“古惑仔”们拔腿就跑,临走前还用那无比悲惨的音调,大声喊了一句:“等着瞧,你得给我加钱!”
傻大个笑了:“还想着打劫呢。”
两天过去了,平安无事。
4
耗子说:“大家注意了,大家注意了,我有重大发现,昨天韩留在公园门前又被那群人截住了要钱。韩留给了他们二百多块呢。”
“真的还是假的?”
“骗你就是狗!”
大家看他下了那么大赌注,就都相信了。齐旗提议:“我们得想个办法,整他们一下,替韩留报仇,哪能让咱同学老受他们欺负!”
“不如报警。上次韩留拦住了,看现在得了吧,又被人家抢了一次。”
“报警!”大家一齐喊,把正巧走过的李老师吓了一跳。
“谁跳井?”李老师问。
说报就报,时候已到。当天他们就报了警,绘声绘色地说了一大通“古惑仔”的长相。
“哈哈,又做了一件好事!韩留啊韩留,别怪我不告诉你,谁叫我总是做好事不留名呢?上次我抓一小偷送派出所,咱告诉谁了?”邱海晨说话如轰天炮。
大家听了邱海晨的话,虽然都吐了一地,但还是都觉得这样做对韩留最好。
可是,第二天,韩留没来上课,直到放学也没来。最后一节下课铃响后,李老师来了。他沉默了片刻,然后拿出一封信来,念道:
亲爱的同学们:
原谅我的不辞而别。你们的帮助让我终身难忘。实不相瞒,我是《新人报》的记者,要做一个“现在中学生同情心如何”的专题。于是我就扮演了一个学生进入了这个教室。
同学们的精神让我感动。当然,我还得找警察说清楚,那些“劫匪”是我花二百块钱雇来的。
我所要告诉你们的是:一颗善良的心是你们一生的财富。
韩留
“信怎么没写日期?”李老师说。
“那他是不是瘸子?”齐旗问。
没有人回答齐旗的话,同学们的心里只想着韩留提出的问题,整个教室静悄悄的。
(责编:非本)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故事林》
>>> 2006年第5期 鸟语通作者:吴曙伟字体: 【大 中 小】
公冶长出生于鸟语花香的昆明,年幼丧父,随母亲改嫁来到河南省社旗县王家堡村。他是个通晓鸟语的“奇人”。
春天的一个早晨,公冶长尚未起床,喜鹊就在树上“吱吱喳喳”地叫唤:“公冶长,南山背后虎拖羊,人吃肉来我吃肠。”公冶长精通鸟语,立即兴冲冲地赶到南山背后,发现地上果然躺着一只少了脑袋的山羊。公冶长高兴万分,把山羊扛回家,美美地吃了三天,却把肚肠都扔到了茅坑里。
六个月后的又一个早晨,房顶上的喜鹊又“吱吱喳喳”地叫唤道:“公冶长,南山背后虎拖羊,你吃肉来我吃肠。”公冶长信以为真,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南山背后,却见地上躺着一个人,走近仔细一看,只见那人四十来岁,商人装束,肚子被捅着一把牛耳尖刀,鲜血正往外涌……
这时不远处人们相继围观赶来,大家一致认为是公冶长图财害命,人赃俱在,七手八脚地把他扭送到县衙。此时,公冶长叫苦不迭,懊悔无比,暗恨自己不该轻诺寡信,结果上了喜鹊的当,莫名其妙地卷入人命案中。
来到县衙,张知县惊堂木一拍,说:“公冶长,你可知罪?”公冶长哭丧着脸说:“老爷,小人冤枉啊!”张知县说:“人赃俱在,你还想抵赖不成?来呀,与我重打四十大板!”众衙役得令,立刻将公冶长打得皮开肉绽。公冶长疼痛难忍,大声喊叫:“冤枉啊,老爷,小的实在冤枉!”张知县问:“有何冤情,如实招来。”公冶长忙一五一十地将听鸟语的事情经过禀告知县大人,张知县听后半信半疑。
八月初,张知县命衙役带着公冶长来到田野。时值仲秋,五谷飘香,他们来到一块红高粱地前驻足观望,只见成群结队的麻雀,兴高采烈地站在高粱穗上,不住地“叽叽喳喳”狂喊乱叫。张知县问:“刚才它们言语些什么?”公冶长说:“高粱涩,黍子光,谷有糠,黑豆大,咽不下。”突然,一只鹞鹰盘旋而下,抓走一只麻雀,鹰叼着麻雀转眼间飞得无影无踪。此时麻雀惊慌失措,一下全没了叫声,瞬间后又一片喧哗起来。公冶长说:“老爷,麻雀刚才在说亲爷爷,活祖宗,再也不敢发酒疯……”张知县听了哈哈大笑说:“单凭这一点,本官还不能无罪释放你。”说完便回到县衙。县衙院内的梨树上站着数不清的麻雀也同田野上的麻雀一样地叫个不停,知县当然不知在说些什么。
张知县只好问公冶长:“这又是何意?”公冶长聆听了一会说:“回禀老爷,麻雀们说让互相转告一下,沁县冀家坳种有几百亩红小谷,不日谷熟,火速前往。”张知县半信半疑,命衙役即刻起程直奔沁县冀家坳,五日之后,衙役飞马传书说:果然不假,遍地的红小谷大熟,飞来的麻雀是铺天盖地令人仰头不见天日。张知县这才相信公冶长果真通鸟语。
不久,杀害商人的真凶落网,张知县无罪释放公冶长时说:“作为堂堂七尺男儿,你精通鸟语却对鸟言而无信方招此报应。为人当讲诚信,不可儿戏,君当牢记。”
公冶长听罢羞愧万分,无地自容而去。
(责编:王凡 图:郭东健)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故事林》
>>> 2006年第5期 和珅挨打作者:松 平字体: 【大 中 小】
相传,乾隆帝很喜欢和大臣们玩些文字游戏。一年夏天,乾隆帝刚刚迈进宝殿,忽听“扑”的一声响,抬眼看去,原来是墙壁上落下一物,看到此物,他不由雅兴大发,忙顺手抓起一只铜盆罩住,而后提笔在盆沿写了两句话:“以为龙,又无角;谓之蛇,又有足,称绝善缘壁。”
写罢,乾隆帝命臣子们前来猜这铜盆里所罩何物。大家猜了一会,没有猜出来。恰巧纪晓岚这个时候来了,乾隆帝便道:“纪爱卿猜猜此盆中有何物?若猜中,朕当赏金烟壶一把。如何?”
纪晓岚吸烟,人称纪大烟袋,听到皇上要赏赐金烟壶感到既长脸又荣耀。于是他看了一下谜面,立即上前拜倒谢恩,并随口说出“壁虎”二字。乾隆帝龙颜大悦,说:“到底是大清第一大才子,纪爱卿聪明啊!”言毕,打开铜盆,放出来的果然是一条壁虎。接着就命和珅赏赐纪晓岚金烟壶。
谁知一向嫉妒贤能的和珅却不将金烟壶给纪晓岚,而是对乾隆帝说:“启奏皇上,奴才这里也有则谜语,想请第一大才子纪大人试猜,他若在七步之内猜中谜底,臣愿挨100大板,如猜不中,请皇上将这金烟壶赏赐给奴才。”
乾隆听了,兴致更高,当下想都没想,便笑容满面地说:“这个提议不错,朕准奏!”
和珅得意洋洋地用一双不阴不阳的眼光扫了扫纪晓岚说:“客来东方,且歌且行。不从门入,进我院墙。游戏中庭,出入殿堂。双手一拍,死者血染。格斗而死,主人不伤。”言毕,又神秘兮兮地问纪晓岚:“大才子纪大人,这是何种东西?”
其实这则谜面并非和珅自制,而是不久前一位老臣打给和珅猜的谜语,当时和珅费了好大劲也没猜出谜底,直到老臣说破,他才明白。所以他认为自己猜不出来,量纪晓岚也枉费心机,这才敢打这个赌。
其实和珅只是夜郎自大,而纪晓岚没等他说完,早已知道是什么了,但他乃饱学之士,射谜之戏,虽是玩笑之乐,却应贵在高雅,若直言说出这是某某,实在无趣。于是,当和珅开口一问时,他立即反射应对一谜,答曰:“长脚小儿郎,天黑吹箫忙,偷吃朱砂红,拍手一命亡。”
“好,好!”乾隆帝听了,连连称道。然而和珅知道纪晓岚猜中谜底,则慌了手脚,“扑通”一声跪下求饶。和珅虽是乾隆帝身边不离左右的大红人,但在这种场合,乾隆帝也不会护着他,面对和珅求情,乾隆帝只是摇了摇头。纪晓岚见了,不无嘲讽地对和珅说:“和大人,这可是你自个儿找揍的,若是我纪某不依,岂不是跟你闹别扭吗?嘿嘿,你就把屁股放平些,我让人把板子打轻些吧!”和珅气得像只癞蛤蟆,趴在地上,结结实实地让太监打了一百大板子。
聪明的读者朋友,故事讲到这里,想必您也像纪晓岚一样,早已猜中了谜底吧?说出来听听好吗?
※谜底在本期内找。
(责编:文讲)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故事林》
>>> 2006年第5期 打官司结官亲作者:张小雪字体: 【大 中 小】
清朝光绪年间,山东冠县城内有个秀才姓钱名非本,颇有才华。这一日钱非本上街购物,偶遇同窗好友赵文魁,便相邀进了酒馆,开怀畅饮。席间二人对开了对子,赵文魁首先出了个上句:
贾岛醉来非假倒
赵文魁借用唐代著名诗人贾岛的谐音,十分切合其当时醉得东倒西歪的情景。钱非本听后稍加思索,对曰:
刘伶饮尽不留零
钱非本也用嗜酒如命的“竹林七贤”之一刘伶的谐音,也很切合其当时把酒喝得点滴不剩的情景。
赵文魁点头赞许,扭头一看酒馆外面的大街,又道:
一条大路通南北
这次钱非本未加思索,即曰:
两边小店卖东西
赵文魁举起筷子去夹藕片,想出一个上句: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